文章日期:2011-08-06 08:35
幾天前向總統陳情的農婦竟然被說根本就不是木瓜農…(不過隔天的新聞就有說明她是木瓜農);不過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她陳情的內容。總統應該要針對她陳情的內容給予協助,而不是探究她的身分。她陳情的是希望總統了解農產品的盤商(通路商)到底有沒有壟斷市場;其實她已經說得非常委婉了!這種事情在得知農民的售價以後只要走進果菜市場繞一圈就可以知道問題的答案;因為只要比較兩個價格的差異就可以知道是否合理。除此之外,再跟別的國家比較一下就知道盤商到底有沒有剝削農民!個人認為市面上農產品整體價格偏低是對農民最大的傷害。
另外一方面,依照上面的邏輯,那是不是說沒有受到傷害的人都沒有資格替被害人陳情、申訴甚至是辯護?
早一點之前,農民關心農產品的價格;竟然得到的答覆是可以上「雲端」查詢,或者是利用手機、傳真機來查詢。農民關心的不是「價格」,而是「價格」為甚麼會這樣!
這種本末倒置的事情可多的呢!下面還有兩個例子~
第一張圖是農糧署推行的安全農業,第二張圖是有機農業!下載次數那麼少是為甚麼我就不說了,不過肯定是不符合農民需要嘛!(理論上)既然農委會的存在就是為了要服務農民,那麼就應該要從農民的立場瞭解他們的需求;而不是坐在辦公室裡吹冷氣、做紙上作業!在我看來,這些「資訊化」的文件只是為了爭取預算交差了事而已!至於說農民到底過得如何,這些人根本就不在乎!
孟子教梁惠王要「樂民之樂」、「憂民之憂」;不要管這是君王時代的哲理,如果我們都能有這樣子的「同理心」,那麼我們的社會一定會變得更好。